-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20/7/13
本书是《译林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故事讲述的是工厂主史密斯之女和本书主人公娜塔莎是两个美丽而又痴情的姑娘。她俩在不同时期分别上了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父子。老公爵是个人面兽心的坏蛋,小公爵则是个表面上英俊可憨态可掬,骨子里十分自私的花花公子。他俩对自己的情人都是始终弃,由此殃及女方家族,或家破人亡,或倾家产,酿成了两家高堂及遗孤的悲惨结局。
-
蓝眼睛黑头发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20/7/13
一个夏的夜晚,演员说,将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所在。一丝风也没有。岩石旅馆已经在城市的前方显。旅馆大厅的门窗都敞开着,背后是红里透黑的夕,前面是若明若暗的花园。大厅里有一些妇女,身边带着孩子。她们在谈论夏的夜晚。那真是难得遇到,整个夏季大概只有三四个这样的夜晚而且还不是年年如此。趁还活着,应当好好享受享受,因为谁也不知道上帝是否还会让人享受到如此美丽的夏夜。
-
广岛之恋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20/7/13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纳韦尔-法国的纳韦尔”,这一传颂久远的对白是这对情人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可是这是在原弹子轰炸过的广岛上诞生的。它注定又是一场被扼杀的情,短命而永恒,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纳韦尔的那场情一样……
-
劳儿之劫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20/7/13
《劳儿之劫》是法国当代最著名女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的作品。主要内容是:劳儿·瓦·施泰因结了婚,离开了故乡,有了三个孩子,看上去足而幸福。十年的沉寂生活之后,劳儿随丈夫回到故乡。十年前被挚的未婚夫抛弃的场面其实一直纠在劳儿心头,她像舞会上“劫持”未婚夫的那个女人一样“劫持”朋友的男友,重演了自己年轻时的遭遇。
-
印度之歌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20/7/13
本故事中出场的人物,均系从一本名叫《副领事》的书中移植过来,并把他们安排在一些新的地方。因此,无须再让他们回到原书中去对号入座,也不应当认为,读《印度之歌》乃是读从《副领事》一书改写成的电影或戏剧剧本。即使那书中某些大致情节,被本剧所采用,但在故事的处理上,本书也换了方式和视角。
-
被背叛的遗嘱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更新:2020/7/13
依我看来,伟大的作品只能诞生于他们所属艺术的历史中,同时参与这个历史。只有在历史中,人们才能抓住什么是新的,什么是重复的,什么是发明,什么是模仿。换言之,只有在历史中,一部作品才能作为人们得以甄别并珍重的价值而存在。对于艺术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坠落在它的历史之外更可怕的了,因为它必定是坠落在再也发现不了美学价值的混沌之中。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种文学体裁;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以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挑战。
-
月亮和六便士
已完结
作者:毛姆 更新:2020/7/13
《月亮和便士》的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姆在小说中探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月亮和六便士》是威廉·萨默赛特·姆的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完成于1919年。
-
巴黎隐士
已完结
作者:卡尔维诺 更新:2020/7/13
这几年我在巴黎有一个家,每年会来住一阵子,不过直到今天这个城市从未出现在我笔下。或许要写巴黎我得离开远远的:如果说写作是因为想念、需要的话。或许得更投入,那么我应该从年轻时就住在这里:如果说赋予我们想像世界形体的是我们人生最初那几年,而非成期。我来解释清楚一点:一个场所必须变成内在场景,让想像开始在此定居,是为剧场。今天,巴黎在世界文学的许多篇幅中,和我们大家都读过,在我们生命中曾占一席之地的许多书本中都当过内在场景。与其说它是实真世界中的一个城市,巴黎,对我和上百万全世界各地的人一样,是透过书本得知的虚幻城市,一个经由阅读而识的城市。从小读《三剑客》,然后是《悲惨世界》,同时,或随即,巴黎变成了历史之城,法国革命之城;稍晚,在青少年读物中,巴黎又变成波特莱尔,传上百年的伟大诗篇、绘画、不朽的小说之城,巴尔扎克、左拉、普鲁斯特……
-
唐吉诃德
已完结
作者:塞万提斯 更新:2020/2/17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作者在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女男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
生活在别处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更新:2020/2/17
《生活在别处》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就其题材而言,表现一个艺术家(或知识分子)是本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展示我们这个复杂的时代也只有复杂的人物才能承担。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是对我所称之为抒情态度的一个分析。
-
神拳
已完结
作者:老舍 更新:2020/2/17
一九六○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我以《义和团》即《神拳》为题,写了一出四幕的话剧。从很久以前,我就想写一本叙述义和团的小说,并且不断向老人们打听当年的见闻,我简略地记了下来。在变中,这些笔记可都丢失了。即使没有丢失也不够支持写一本长篇小说的,因为东鳞西爪,既乏系统,又不无偏见。后来,目睹当时光景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也就停止打听。写那本小说的愿望遂未实现。
-
格林童话
已完结
作者:佚名 更新:2020/2/17
《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本,湾台也有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
-
九三年
已完结
作者:雨果 更新:2020/2/17
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志愿兵红帽子营在搜索保王叛军时,发现逃难的农妇和她所带的三个孩子,出于同情收留了他们。反动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潜回旺代统帅群龙无首的叛军,袭击了红帽子营,凶残地毙伤兵、俘虏和妇女,劫走三个孩子作为人质。朗德纳克侯爵的侄孙,接受了革命思想的前贵族子爵郭文领导的共和军,经过艰苦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朗德纳克煽动五十万农民叛并勾引英军国队登陆的计划,打垮了叛军,最后把朗德纳克及其残匪围困在他祖传的城堡中。朗德纳克以三个孩子的生命为筹码负隅顽抗。城堡被攻破,他从暗道逃走,其副官放火烧死三个孩子。这时幸存的农妇赶到,痛哭哀号,使已逃出的朗德纳克动了恻隐之心,折返救出三个孩子,自己也被共和军逮捕。在他就要被送上断头台的前夕,郭文经过思想斗争私自放走了他。而郭文自己也被铁面无私的特派员,自己的老师西穆尔登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同时西穆尔登开自尽。
-
一个母亲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更新:2020/2/17
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女男关系时仿佛比写其他文章还相宜。对于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写这问题,可没有和我平时创作的态度两样,在女男因情所起冲突中,我只尽我的观察,理解,解释这必然的发展变化。我并不在几个角中有意加以责备或袒护的成见,我似乎也不应当有。我并不如据说在国内称为批评家权威辈说的成心在那里赞美情或讥讽绅士。只是以我的客观态度描写一切现实,而内中人物在我是无憎的。倘若还有人还要把这个引为同道或异端,想以他个人的趣味作我文章的尺度,我觉得这人是在极其可笑情形中白费了他的气力,实在为他可惜。因为我这作品并不是为等待这些毁誉而写成,我劝他还是去介绍他人一本新著,得到认可和赞许的机会可多一点。我这种试验的作品,说真话,还不值得批评!
-
玉楼舂/白云道人
已完结
作者:白云道人 更新:2020/2/17
本书为臭名昭着的明清书《巫山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惹草,以道家“房中术”磨折摧残青女,品行极其恶劣,是封建男歧视女、待女的一部活证。
-
火车上的威风
已完结
作者:老舍 更新:2020/2/17
改编旧作《马先生》(独幕话剧)时间解放前的某年某月某。地点北京(那时候还叫北平)东车站内,一节二等卧车里。女男旅客数人,脚行二、三人。
-
幸福之路
已完结
作者:罗素 更新:2020/2/17
罗素认为,现代人过度强调竞争,认为“成功只能成为造成幸福的一分子,倘使牺牲了一切其余的分子而去赢取这一分子,代价就太高了”。罗素提倡一种有节制的生活,“奋兴过度的生活是使人疲力尽的生活,它需要不断加强的刺来是你震动,到后来这震动竟被认为乐娱的主要部分......所以,忍受烦闷的能耐,对于幸福生活是必要的”。他认为嫉妒是完全不可取的,“一个智慧之士不会因为别人拥有别的东西,而对自己有的东西不兴趣”。对于恐惧,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恐惧是一种祸害,也因其使人偏于自我集中”。最后,罗素希望人们冲出“自我”的牢狱,做一个热情与兴味向外发展的自由的人,“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有着自由的情,广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兴趣与情而快乐,也因为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的对象而快乐”。
-
心兽
已完结
作者:赫塔·米勒 更新:2020/2/17
1980年,年轻女孩萝拉离开了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去大城市上大学,和五个女孩住在拥挤简陋的宿舍里。为了逃避灰暗现实,她随意与各种男人发生关系,有工人,有体育老师。但是,她最终没能逃出她的生活,某一天她被发现自尽于宿舍。她的朋友不相信她会杀自,想找到事实真相。他们成立秘密小组,写诗,记录齐奥斯库统治下的常生活。不久他们也被盯上,力暴逐渐降临…
首页 上一页 1/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