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那时汉朝 下章
184
 期:2008-11-12 10:33:22

 接上晁错之死(下)

 袁盎和晁错之前的诸多不和,其实都不成构成晁错杀人的全部借口。晁错之所以想对袁盎动刀,唯一合理的推测就是:刘濞是反贼,反贼不杀袁盎,说明袁盎亦是反贼。袁盎是中央派去的人,怎么也成了反贼?刘濞有钱,估计他是被收卖了。

 既然如此,袁盎就是该死了。

 于是,晁错将总监察官(丞)及监察官(史)召来,说道:“袁盎多数被吴王刘濞用金钱把他攻下了,专门替刘濞掩蔽过失。不然,他曾口口声声说吴王不反,怎么现在就突然反了呢?我断定,袁盎肯定是参与了造反队伍,请你们去把他抓起来治罪!”

 请注意,晁错给袁盎定造反罪的关键词是:估计,断定。这两个词语,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以个人臆测来判定一个人有罪,只能说明一点,晁错心里很,摆明就是趁机搞掉对手。

 晁错之阴暗面,当然不能逃过其属下两位同志的眼光。于是,丞、史联合对晁错说:御史大人,如果吴王没造反之前杀袁盎,似乎还能绝刘濞反心;现在反都反了,你杀袁盎又有什么用呢?再且,刘濞不杀袁盎,不一定就代表袁盎被收买。说不定,袁盎有其他什么绝招呢?

 中国历史中,留下太多的诬蔑和栽赃。可是,其前提必须是,主谋人必须有绝对一手遮天之能耐,或者聚集同穿一条子的合作伙伴。只可惜,晁错此两者,偏偏缺乏。他当然还不能达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丞史两人也根本就不想与他合作杀人。没有共同的利益,没有共同的阵营,凭什么俩人白搭一场,无故出力?

 没人搭伙,晁错一时没辙,他真的犹豫了。

 然而此时,晁错想杀袁盎的消息,仿佛长了翅膀飞回了吴国,落到了袁盎的案头上。袁盎当即的反应,只能用中国那句特有的俗语来形容:妈的,你晁错敢做初一,我就敢做十五;你对我不仁,休怪我对你不义。

 袁盎不仅仅是骂骂过嘴瘾,他真的行动了。晁错找不到可以整治袁盎的人,但是袁盎马上就找到了可以修理晁错的人。此人,正是被刘启刚刚封为大将军的外戚,窦婴同志。

 袁盎叫窦婴为一声同志,那是没错的。我们知道,窦婴因为不同意晁错削藩计划,所以和他吵得不可。按阶级斗争法则,敌人的敌人,永远是我的朋友。那么,袁盎找到窦婴做为盟反击晁错,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其实,袁盎和窦婴除了拥有共同的敌人之外,他们一直都是站在同一个战壕战斗的。在他们这个同一个阶级的队伍里,当然是窦婴当老大。现在,战友袁盎身陷绝境,窦婴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袁盎夜里急见窦婴,窦婴二话不说,带着袁盎进接奔入刘启宫中。然而,当袁盎独自被刘启召到面前时,他发现一个不该发现的人也在现场。此人,晁错是也。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正式同堂聚会。如果袁盎没有猜错的话,这也应该是他们的最后一次正式会面。

 此时,刘启首先发话了。他问袁盎道:“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

 刘启此言,意思就是说:现在吴楚两国都反了,请问你有什么看法。此话,乍听上去,极是平常。然而,其中却暗藏玄机。这个玄机就是:刘启不但不憎恶袁盎的到来,似乎显得有些欣慰。

 这时,只见袁盎从容答道:陛下放心,吴楚反,臣窃以为不足忧!

 袁盎真是站着说话不疼,刘启头都大了,他竟然还说吴王无忧的话。刘启问袁盎:“吴王一个白发老头还要造反,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准备,这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你怎么说他不足忧呢?”

 袁盎答道:“吴王之所以,正是此亡命之徒及诈小人的结果。”

 这时,一旁的晁错话道:“没错,袁盎所言是也。”

 刘启看了晁错一眼,又问袁盎:“那么,你可有摆平吴王的办法?”

 办法当然是有的。如果没有,那今天也不会急闯皇宫,更不会斗胆在刘启说大话,更更不会当着晁错的面,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有时想想,也够悲哀的。人类许多高妙的智慧,都是在个体生死存亡的时刻迸发出来的。袁盎绝杀晁错,并不是他主动所为,而是他被急跳墙才想出来的绝招。

 袁盎真的出狠招了。

 袁盎沉定对刘启说道:“请陛下先屏退左右,摆平吴王的计谋,我只能告诉陛下一人”

 此时只有三个人在谋事,袁盎,刘启,晁错。屏退左右,这个左右,当然指的是晁错。于是,刘启转过头,看看晁错。晁错一脸尴尬和恨意,却又无法发作。最后,晁错只好恨恨瞅了袁盎一眼,避开了现场。

 晁错既出,刘启接着问袁盎计谋。袁盎强忍多的恐惧和恐怖像恶之花,即刻开放在刘启的面前。袁盎对刘启说道:“摆平吴王的办法很简单。吴王造反,不过是因为晁错削了他们的土地。如果陛下杀晁错,向诸侯谢罪,复还诸侯故地。兵刃之灾,立即化解!”

 诛晁错?!办法真的管用吗?

 刘启沉默了。

 似乎,袁盎说出了刘启心底的痛?似乎,晁错不死,痛不除?晁错是怕有麻烦制造者,是不是又应了江湖那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沉默,可怕的沉默。

 最后,刘启长长地叹息道:“我不知道诸侯们的诚意如何,如果可行的话,我想我不会因为爱一个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

 刘启终究还是动心了。好啊,千等万等,袁盎等的就是这句话。袁盎心里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刘启说道:“诛晁错,复故地,以此谢罪天下。这,只能是唯一的办法了。时不待我,请陛下拿定主意。”

 其实,刘启一语既出,心中主意已定。一个字,杀!而且,诛杀晁错,还必须得快。快的好处是,杀晁错个措手不及,避免意外出现;同时,以此尽快消退刘濞进犯。

 于是,刘启和袁盎决定分工行动:诛晁错,刘启来办;退刘濞,袁盎来办。

 紧跟着,刘启改拜袁盎为太常,整装密行。同时,刘启也秘密行动了。首先,刘启把丞相,首都警备区司令(中尉),司法部长(廷尉)等三人叫来,让他们出面弹劾晁错;其次,刘启在三人的弹劾书上签字:同意通斩晁错老少一家。

 此时,晁错还被蒙在鼓里。没有人给他招呼,亦没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整个长安城,安静得有些空,甚至恐怖。晁错不知道,在这座别人的城市里,他不过是落单的孤雁。

 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刘启让中尉去向晁错传话,载他入朝会见。

 圣奥古斯丁说:昨天,是今天的过去;明天,是今天的复制。是的,对晁错来说,昨天,今天,或许明天,似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没完没了的上朝,出策,杀人。但他并不知道,这天的日子实在有些异常。因为,今天是袁盎联合刘启使计杀他的最后日子。

 可这一切都没有征兆。晁错像往常一样,朝服打扮,出门时还特别多整一次衣冠。然后,跟中尉上车去了。没想到的是,悲剧就在长安闹市发生了。当晁车乘车才入长安街市,就被踢下车去,说时迟,那时快,一武士挥起长刀,斩晁错。

 斩,古之酷刑。听说,斩之人,因没有伤及心脏,上体仍然可以活动。清朝某一被斩的官员,甚至在受刑后,仍然用移动的双手写下了七个字:惨惨惨惨惨惨惨!

 彼一时,非此一时。我们没有听说晁错受刑后留下什么惨字,但是穿越历史的天空,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晁错悲剧而荒谬的命运。此中命运,我愿以北岛一首诗来收尾: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残废都有冗长的回声  M.PuTAoXs.coM
上章 那时汉朝 下章